紅酒最早的誕生,現在已經無據可查。在傳說中,它起源于西方,有一個國王把收獲的葡萄偷偷藏起來,卻又將其遺忘。不久,一個失寵的王妃心灰意冷,想要飲毒自殺,就誤飲了桶中葡萄汁,但是她并沒有死去,相反,變得越來越美艷動人,最后引起了國王的關注。二人重歸于好。葡萄酒的美味也流傳開來,受到了人們越來越多的歡迎。
關于紅酒的小故事,在中國古代也廣為流傳,這些故事大多與文人墨客、皇宮深宅有關,由此可見,從古代開始,紅酒早已是高端社會獨享的奢侈品。
1、西漢:漢武帝供奉王母的珍品
有史料記載,漢武帝對張騫從大宛帶回的葡萄品種及釀酒工藝尤為看重,命宮人在離宮別苑內大量種植葡萄,對葡萄酒猶如后宮佳麗般珍藏。據傳,漢武帝很喜歡葡萄酒的美味,但因當時釀造的酒很為有限,故而特作珍藏,以留作供奉王母娘娘的珍品。
2、東漢:涼州刺史孟佗的“買官王道”
據傳,三國時一個叫做孟佗的涼州刺史,其官職便是用一斛葡萄酒賄賂皇帝身邊的大太監而換得。這里的葡萄美酒成為了諸如孟佗之類的官員買官升官的“不二王道”,成為了一種政治投機品,也可看出在東漢末期葡萄酒異常珍稀,可謂“滴滴值千錢”,一斛葡萄酒就可以換得“刺史”這類二千石的大官。
3、魏晉南北朝:魏文帝曹丕的“吃貨情結”
有史書記載,魏文帝曹丕非常喜愛葡萄美酒的滋味,并下詔宮中御醫,夸贊葡萄果實味道綿長、汁水豐富,可以消除煩躁、解除口渴,而釀成的葡萄酒美味甘甜,使人容易醉倒。作為一位帝王,大談葡萄酒與葡萄的美味,讓人不禁想到其實曹丕也是不折不扣的“吃貨”啊。
4、唐朝:李白的“紅顏知己”、王翰的“邊塞情人”
到了唐朝,葡萄美酒便成為了詩人們文思泉涌的催化劑和人生不可或缺的“知己”。自稱“酒中仙”的李白尤喜酒后作詩,其在《對酒》一詩里給予了葡萄美酒崇高的贊美:“蒲萄酒,金叵羅,吳姬十五細馬馱。青黛畫眉紅錦靴,道字不正嬌唱歌。玳瑁筵中懷里醉,芙蓉帳底奈君何!崩畎赘窃凇断尻柛琛防锘孟朊咳斩伎珊里嬋俦咸衙谰。而王翰在“葡萄美酒夜光杯,欲飲琵琶馬上催”的千古名句里,想必已將葡萄酒視作可慰藉邊塞苦寒生活的“情人”了吧。
5、宋代:蘇軾文中的瓊漿玉液
北宋大文豪蘇軾在《老饕賦》中寫道:“彈湘妃之玉瑟,鼓帝子之云璈。命仙人之萼綠華,舞古曲之郁輪袍。引南海之玻黎,酌涼州之蒲萄!痹谔K軾看來,涼州出產的葡萄美酒配以南海精美的玻璃杯來盛裝,是聆聽仙樂、欣賞仙女跳舞時的必備之物,只有葡萄美酒這種瓊漿玉液才夠資格與仙樂、仙女跳舞相提并論。由此看來,大文豪蘇軾可謂是“饕餮族”的開山鼻祖。
6、明朝:李時珍筆下的“養顏瑰寶”
明朝著名的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《本草綱目》里記載,葡萄酒可以“暖腰腎,駐顏色,耐寒!笨梢娖咸丫圃谶@位名醫眼中有御寒取暖、美容養顏之功效。李時珍還稱“酒,天之美祿也。面曲之酒,少飲則和血行氣,壯神御寒,消愁遣興:痛飲則傷神耗血,損胃亡精,生痰動火!闭f的就是過度飲酒有害、適量飲用有益的道理。
7、清朝:康熙大帝的“長壽秘笈”
相傳,康熙大帝在其五十多歲時,身患重病,幸得當時的西洋傳教士們進貢的葡萄酒相助,龍體才得以很快恢復,于是他稱贊葡萄酒是“西洋上品,乃大補之物”,并命各地官員與傳道士收集西洋葡萄酒進獻于皇宮,供自己每日適量飲用以延年益壽,這大概是康熙認為葡萄酒是強身健體之物和長壽秘方的緣故吧。
跟紅酒有關的名人趣事數不勝數,只要肯去挖掘,就一定會發現更多好玩有趣的軼事。紅酒世界并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樣高冷、不可攀,它也可以是有趣的。
|